1、解釋:剪燭,剪去燃焦的燭芯,使燈光明亮。
2、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。
(相關資料圖)
3、“西窗話雨”“西窗剪燭”用作成語,所指也不限于夫婦,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。
4、古代是沒有電燈的,主要依靠蠟燭來照明,蠟燭里面有一根燭芯,燒著燒著就會燒焦,這就使得燭光特別昏暗,看不清楚。
5、剪燭就是剪去燒焦的燭芯,使燈光明亮。
6、這里是指兩個人在深夜坐在家里的西窗前秉燭夜談。
7、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的《夜雨寄北》,全詩原文:夜雨寄北唐代: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漲秋池。
8、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。
9、譯文你問我什么時候回去,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。
10、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,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。
11、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,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,那時我再對你說說,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,我是多么寂寞,多么想念你!擴展資料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”,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。
12、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,只有寄托在將來。
13、那時詩人返回故鄉,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,情深意長,徹夜不眠,以致蠟燭結出了蕊花。
14、他們剪去蕊花,仍有敘不完的離情,言不盡重逢后的喜悅。
15、“何當”(何時能夠)這個表示愿望的詞兒,是從“君問歸期未有期”的現實中迸發出來的;“共剪……”、“卻話……”,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。
16、盼望歸后“共剪西窗燭”,則此時思歸之切,不言可知。
17、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,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。
18、于是,未來的樂,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;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,增添了重聚時的樂。
19、四句詩,明白如話,卻何等曲折,何等深婉,何等含蓄雋永,余味無窮!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,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。
20、此時的痛苦,與將來的喜悅交織一起,時空變換,此詩語言樸素流暢,情真意切。
21、“巴山夜雨”首末重復出現,令人回腸蕩氣。
22、“何當”緊扣“未有期”,有力地表現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。
23、夜雨寄北是一首抒情詩,作者即興寫來,語言質樸自然,毫無修飾。
24、但寫出了作者剎那間的情感曲折變化。
25、頭兩句是實寫,秋天的巴山,下了一整夜的雨。
26、末兩句是虛寫,作者想象與妻子重逢時的場景,然而這種對未來快樂的憧憬,更加反襯了當下的羈旅之愁與思念之苦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免責聲明: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,投資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,傳播正能量,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,內容僅供參考
關鍵詞: